現在在網路買股票已經幾乎很多股民都在這麼做了

至於網路買股票如何開戶

當然也很簡單 也可以利用網路開戶後就可以在網路上買股票了

而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網路買股票如何開戶之外

也有介紹很重要的股票交易手續費的計算影響成敗的介紹喔!

歡迎你看看~~~

相關詞: 買股票如何開戶 哪家,買股票如何開戶,買股票如何開戶 中國信託,買股票如何開戶 國泰世華,買股票如何開戶 手續費,如何開戶買股票,股票如何開戶,投資外幣如何開戶

黑馬在兒子3歲時,就教他們認識硬幣、做資源回收可以賺錢等理財觀念。如果你也想教孩子理財,卻擔心不知從何教起,那麼由美國政府開發的「5階段理財教育法」,內容包括從3歲到23歲、共分5階段的理財教育重點和實行方法,應該可以讓你輕鬆掌握孩子的理財教育。 這套內容具體的教材,是美國政府動員47位專家、參考24份理財教育研究論文、再融合全美12個相關組織經驗撰寫而成。會動用這麼多資源,是因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0年初成立「財務能力顧問委員會」,決定發展這套教材。美國理財作家、也是委員會成員的貝絲‧卡布林(Beth Kobliner)在完成這套教材後指出,小孩從3歲就能獲得有關「金錢」的觀念,只是父母必須從「等待」、「選擇」等簡單的概念開始教起! 美國人撰寫的這套教材,按孩子的年齡分5階段、詳列20個理財教育重點,為讓台灣讀者在實行上更容易,《Smart智富》月刊特別訪問國內的理財和親子教育專家,依台灣民情對相關重點做出增刪,詳見以下分析: 3~5歲》善用小孩熟知物品,教導金錢換算 很多父母或許會覺得,「跟3歲的小孩談錢,他(她)會懂嗎?」新埔國小教師、也是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教材》撰稿作者的甘文淵指出,只要父母能跟小孩溝通、小孩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時,就是父母可以開始建立小孩理財觀念的時間。 甘文淵舉例,父母可以藉著小孩熟知的物品做換算、認識金錢。例如小朋友熟悉一罐8元的養樂多,帶他們去買其他東西時,就可用每件物品等於可買幾瓶養樂多做換算,讓小朋友藉此了解金錢。 專家小叮嚀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講師 陳靜宜 藉由「等一下」,釐清想要與需要  父母不能只是「教條式」的跟孩子說,哪些是你需要的東西、哪些只是你想要的。建議父母親,可以從哪些事可以「等一下」、讓孩子釐清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網路買股票如何開戶 舉例,孩子吵著想買餅乾吃時,可以跟他討論,「一定要現在嗎?你剛剛才吃飽, 等1個小時之後再說好嗎?」透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孩子漸漸會知道,哪些事情是他真正需要的。 學習重點: 1.你需要用錢來買東西 ◎認識銅板。 ◎與孩子討論如何衡量「免費」事物的價值,例如跟朋友玩。 ◎與孩子討論如何衡量物品的價值,例如冰淇淋、衣服。 2.你得工作才能賺錢 ◎跟小孩介紹你自己的工作。 ◎在社區間散步時,告訴小孩哪些人正在工作,如司機、管理員。 ◎解釋給孩子聽,哪些人是自己創業,例如餐廳老闆、服飾店老闆等,而這種人就叫創業家。 ◎鼓勵孩子思考可以怎麼賺錢,例如賣果汁或點心。 3.在買想要的東西前你得先等一等 ◎在小孩等著玩鞦韆或排隊等車時,讓他知道有些事情需要等待。 ◎找3個罐子,1個標示花費、1個儲蓄、1個分享, 然後讓孩子把一些錢放在儲蓄的罐子裡,直到有足夠的錢買玩具。 4.你想要跟你需要的並不相同 ◎買東西時,解釋哪些是生活必需品。讓小孩思考哪些是他想要,但不必馬上買、是可以等待的。 ◎解釋哪些是家裡決定一定要買、哪些是可以等一等再買的東西。例如是牛奶得馬上買、還是汽水。 ◎畫一個圓圈,解釋家裡的錢如何分配,讓小孩知道錢是有限的。 6~10歲》可開始給予零用錢,教導買東西前先比價 6歲到10歲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低年級了,這時理財教育重點可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例如學習「比價」,不過,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景肇梅提醒,除了讓孩子知道不同地方買東西價格不同之外,更要注意「價格」與「價值」的關係。有些耐用、品質好的東西,價格會比較高。 此外,美國小孩從小會利用在家門口賣飲料、幫鄰居洗車等機會賺零用錢,台灣小孩較缺乏類似機會。賺錢機會少,自然缺乏實際練習用錢的機會,因此,多數台灣專家指出,在6歲到10歲小學低年級時,父母可以開始給小孩少量的零用錢。甘文淵則提醒,給孩子零用錢,應該是「年紀愈小、給的密度愈高、但金額少」,藉此了解孩子使用金錢方式。遇到使用不當情況,可以隨時從旁協助調整。 專家小叮嚀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 夏韻芬 零用錢從10元給起,讓孩子了解錢得來不易  零用錢該怎麼給?是很多父母的困擾。其實,給多少零用錢必須根據家庭經濟狀況決定,若一定要找參考依據,最好的方式是從小學1年級開始,每天10元、2年級則每天20元(餐費另外計),依此類推。這樣金額的零用錢不算多,卻可以讓孩子開始做計畫性的儲蓄和支出、也明白錢得來不易! 學習重點: 1.學會取捨決定如何花錢網路買股票如何開戶 ◎讓孩子參與家中較小的決策,如採買日用品時,哪些該先買。 ◎帶小孩去買東西時,先大聲問自己:「我需要這東西嗎?可以借得到嗎?別的地方會不會比較便宜?」 2.買東西之前最好先比價 ◎當孩子想買玩具時,要求他上網跟實體店面比價。 ◎盡量多使用折價券和折扣卡,並告訴孩子這樣可以省多少錢。 ◎如果孩子能幫忙蒐集折價券,考慮把省下來的錢, 部分拿來與他分享。 3.在網路上分享訊息很危險 ◎了解小孩所拜訪的網站。 ◎決定哪些網站適合小孩,並利用家庭防護軟體阻擋不適合的網站。 ◎建立原則,絕不可在網路上透露學校、地址和電話等資訊。 ◎沒有你的允許,不讓孩子在網路上買任何東西。 4.把錢放入定存戶頭可保護錢且會有利息 ◎帶孩子一起拜訪銀行,詢問櫃台目前存款利率。 ◎跟孩子討論什麼叫定存?告訴小孩若把錢存在銀行,如果發生問題,錢可以拿得回來。 ◎幫孩子開存款帳戶。 11~13歲》 學習存錢,並養成記帳習慣 到了11~13歲、小學高年級階段,理財教育重點變成開始練習存錢、認識儲蓄和複利的力量。陳靜宜指出,小學3年級起,除了給零用錢外,可以輔以「記帳」,有記帳才有零用錢可領,讓小孩更清楚自己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此外,這個時期雖然孩子還沒有辦信用卡的能力,但因為看到父母使用信用卡,難免要求父母幫忙在網路上刷卡買東西。 因此,除了讓小孩了解信用卡的使用觀念外,景肇梅以自己為例,孩子10多歲就做網路賣家賺零用錢,而當小孩請她幫忙在網路上刷卡買東西時,她一定要求孩子當場全額付清,才願意幫忙刷卡,養成孩子善用信用卡的習慣。 專家小叮嚀 新埔國小教師、金管會《金融基礎教育教材》撰稿作者 甘文淵 先認識利息,並比較各金融機構差異  美國教材建議11~13歲時可向孩子介紹「複利」的概念,不過台灣小孩在小學中、高年級時還沒辦法了解「複利」(因為牽涉到數學中「次方」的計算)。雖然如此,他建議可以向這個階段的孩子介紹「利息」是什麼、以及不同的金融機構, 例如銀行、郵局、農漁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特性,這些都是11~13歲小孩可以理解的概念。 學習重點:網路買股票如何開戶 1.每拿到100元至少存下10% ◎要求孩子訂目標,例如想買什麼東西,並朝目標努力存錢。 ◎每年帶孩子一同拜訪銀行2~3次,一起把錢存入帳戶,讓他知道帳戶中錢變多了。 ◎思考「鼓勵計畫」,例如孩子每存100元,就額外贊助25元。 2.在網路上輸入信用卡號是危險的 ◎與孩子討論在網路上洩漏個資的危險。 ◎解釋壞人可利用身分證字號等個人訊息開立假帳戶等。 ◎說明有些網路上的免費遊戲或來電答鈴是詐騙手法。 ◎建立原則,絕不要回覆陌生人的電子郵件和隨意點彈出式廣告。 3.愈早開始存錢可愈早享受複利的力量 ◎解釋「複利」是指本金及累積的利息所持續滾出的獲利。 ◎解釋假設利息為5%,從14歲每年存100元,到65歲會有2萬3,000元。若35歲才開始,到65歲則只有7,000元。 ◎跟孩子討論可以存下多少錢、必須犧牲哪些消費?值得嗎? 4.使用信用卡就像貸款一樣 ◎討論為何無法立刻拿出等額現金購買的東西,也不應該用信用卡。 ◎一同搜尋信用卡的回饋資訊、利率等資料。 ◎試算如果用信用卡預借10 萬元,每月只還最低還款金額, 多久才能還清貸款。 14~18歲》反覆練習「設定目標、編列預算、執行、修正」 此階段已進入中學,陳靜宜分析,可將重點放在「設定目標、編列預算、執行、修正」等4步驟的深入、反覆練習。因為小孩社交圈變廣、生活更多元,參加同學聚會、送禮物等機會變多,可透過這些場合讓孩子練習這4步驟。而這階段也是協助小孩確認性向的時期,景肇梅表示,在此時期就可讓孩子認識「學貸」及未來不同發展的可能是什麼。 專家小叮嚀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 夏韻芬 讓孩子了解家中負債狀況,建立責任感  在台灣,有很多父母不跟小孩談「錢」, 更何況是家裡的「負債」。但在國中階段,父母可以開始讓孩子知道什麼叫「房貸」和負債,讓他了解「現在我繳得起就是我繳,未來我繳不起而你繳得起時,你就需要幫忙了」,讓孩子有負起家中部分責任的心理準備。 學習重點: 1.思考讀大學要花多少錢? ◎告訴孩子大學畢業生跟沒有大學畢業的人,薪水可能的差距。 ◎解釋1年的大學學費和雜費,家裡可以協助多少? ◎一起研究比較各校的學費、就業狀況等。 ◎協助孩子上網研究有哪些獎助學金管道。 2.沒辦法用現金買的也不要用信用卡買 ◎解釋為何建立儲蓄和計畫消費習慣,能避免錯誤使用信用卡。 ◎建立原則:如果要使用信用卡,一定要能當月全額還清,不然就要付出高額利息。 3.薪水有部分需要繳稅 ◎解釋扣稅後薪資跟稅前薪資有何不同? ◎解釋不同薪資水準的稅率也不同。 4.了解勞退新制 ◎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勞退新制的個人退休金專戶。 ◎說明勞退新制個人提撥部分可從綜合所得稅扣除。 ◎嘗試計算各種不同的儲蓄計畫和複利的結果。 ◎認識什麼叫「72法則」。在複利8%情況下,需多久時間可以讓儲蓄翻倍。 18~23歲》放手讓孩子管理自己的財務,彼此多互相討論 18歲到23歲孩子已長大成人,這段時間不只要協助孩子認識更多金融商品,更要助其建立良好的投資習慣。夏韻芬以自身經驗為例,她是在兒子18歲時,刻了一個印章送給他,並且告訴他,「我沒有什麼禮物可以送給你,這印章代表的是你的信用,你自己去開個銀行戶。」在孩子開戶後,她就把從小幫他存在銀行戶頭中的錢轉過去、並教導他各種投資觀念、從旁觀察,兒子也因此會上網查詢各種投資資料、與她討論投資。 專家小叮嚀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講師 陳靜宜 當孩子擁有信用卡,別忘提醒3原則  台灣年輕人年滿20歲可自行申辦信用卡。當孩子有自己的信用卡後,以下3原則也應一併提醒:1.注意信用卡帳單繳款截止日,勿因沒有注意而耽誤繳款、被收取利息。2.注意信用卡的帳款結帳日,這樣才知道刷卡金額是這個月要繳、還是下個月要繳。3.繳信用卡費,絕不能只繳「最低還款金額」,一定要全額繳清!不少年輕人只繳最低還款金額,到最後因循環利息愈滾愈大,終致不可收拾。 學習重點: 1.在有能力立刻付清下才使用信用卡 ◎告訴孩子,還款紀錄不良會影響未來找工作和信用紀錄。 ◎如果想辦信用卡,協助他找尋循環利率低、無年費的信用卡。 ◎讓孩子明白未來可能有真正急需無法用現金償付的款項會需要使用信用卡, 所以盡量不要拿信用卡來購買日常所需物品。 2.你需要保險 ◎就像買任何東西一樣,保險也可以四處比較條件和價格。 ◎協助孩子明白什麼是醫療險和全民健保。 ◎不論買車或租屋,都思考需不需要保車險或火險。 3.至少要有3個月的緊急預備金 ◎協助孩子記錄各種開支,包括租屋、食衣住行等。如此方能預估需要存多少緊急預備金。 ◎將緊急預備金存在安全的地方,例如有參與中央存保的銀行。 ◎如果能力可及,嘗試儲蓄6個月或9個月的緊急預備金。 ◎建立緊急預備金之後,可以嘗試每月將收入的10%存下來。 4.投資時要考慮風險和費用 ◎解釋何謂「資產組合」:所有資金放在同一個籃子是危險的,必須分散在股票、債券和現金上。 ◎解釋費用率對長期投資會造成的差異,例如每年1.5%的費用率和0.5%的費用率,長期有何差異。 ◎介紹何謂指數型基金,這類型基金的費用率較低 。 ◎要求他設定財務目標,例如10年買房、5年買車?訂定計畫來實施。b

arrow
arrow

    股票手續費怎麼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